2、凉水入锅,中小火煮开,保持沸腾2分钟左右,捞出用不烫手的热水冲洗干净。
3、炖锅中加入适量水,大约没过肉就行;加入老汤调料,煮开,保持沸腾5分钟。
4、香料装进茶包袋。
5、葱姜切大块儿,装进另一个茶包袋。
6、将焯过水的猪肉和香料袋、葱姜袋一起放进炖锅,加入适量料酒。
7、煮开后尝尝汤汁的味道,如果不够咸可以再加点儿盐,这个需要稍微咸一点儿。
8、大火煮开后,转小火焖炖至骨酥肉烂,捞出肉块,剔去骨头。
9、放回炖锅,继续小火炖至沸腾,关火焖到凉。
10、吃之前再次煮开:肉色酱红,酥烂入味,要用漏勺才能捞出来,筷子一夹就碎了。
二、白吉馍做法:
1、将酵母粉加入到约30度左右的温水中,搅拌均匀。
2、面粉中加入泡打粉拌匀。
3、酵母水加入到面粉中,边加边搅拌成雪花状。
4、揉成均匀的面团,盖上湿布,发酵30分钟(室温,约23、24度),避免发酵过度,只要稍有发酵即可。
5、取出面团,少量多次加入干面粉(分量外),边加边揉,揉至面团光滑,硬度比馒头面稍硬即可。
6、搓成长条,分成6份,基本平均即可。
7、取一份搓成长枣核状。
8、上下擀开成长舌头状。
9、自上而下卷起来,其中一边卷出尖儿,底部收口。
10、有尖儿的一面朝上,按扁。
11、反过来(即原来有尖儿的一面朝下),擀成边缘翘起的圆形碗状(两头细中间粗的擀面杖比较给力,正好我有一个,当玩具买来的。没有也没关系,用普通擀面杖也行,擀圆后还可以用手整一整)。
12、烧热平底锅,转小火,“碗口”朝上放入饼胚。
13、略烙一会儿,将“碗口”压平。
14、烙至底面上火色,翻面;烙至两面酥脆、熟透,其间可以盖上锅盖焖一会儿,并适时翻面。用手按按饼胚的边缘,不塌陷、有弹性,基本就熟了。
三、腊汁肉夹馍:
1、馍快烙好的时候,捞出腊汁肉,瘦肉、肥肉、肉皮,一起切碎。
2、馍出锅,趁热剖开,夹入腊汁肉。
贴士:
1、吃起来应该是肉香、馍脆、瓤松软,不需要加汤汁也是满口流油。
2、可以像街头小摊一样,夹点儿辣椒、香菜,甚至再夹上个鸡蛋什么的,都是可以的。不过据说正宗的西安腊汁肉夹馍是不加这些东西的,自己在家吃自然随意。
3、肉要炖透、炖烂,充分入味儿。如果是晚上炖肉,早上吃馍,肉要炖半晚上、焖半晚上呢。据说,地道的腊汁肉要用十几种香料来炖,每种香料都有一定的比例,估计这个比例不是轻易能搞到的。在家做,能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错了,就别追求完美了。肉吃完后剩下的汤汁千万不要丢,放进保鲜盒冷冻保存,下次再做的时候拿出来解冻,再加配一些调料就可以了——哈哈,咱也有“老汤”了不是!
4、白吉馍用的面粉越精制越好,我也想健康些,有一次加了点儿全麦粉在里面,小朋友一口就尝出来了,老大不高兴。
5、白吉馍是一种半发面的饼,千万不要象发馒头、发面包一样发酵,这个季节30分钟,夏天估计20分钟就行。
6、最后夹肉的时候讲究“宁要肉等馍,不要馍等肉”,意思是肉切碎、剁好等着,馍一出炉立即趁热夹肉,要的就是馍的酥脆和热腾腾的麦香气。
7、所谓肉夹馍是西北地区一类面食的统称,只要是烧饼夹肉都可以叫做肉夹馍,腊汁肉夹馍是其中的一种。据说即使在西安,真正做得好、能被当地人肯定的腊汁肉夹白吉馍店家也不过5、6家,至于外地人特别是游客到了西安很难吃到地道正宗的。就连大雁塔旁边挂着“正宗”招牌的,也不为当地人接受。看来,能跟西安人学学还是比较靠谱的。
8、腊汁肉加馍,顾名思义无外乎肉和馍。腊汁肉,指的是老汤炖制的猪肉,以连皮带骨的五花肉为最佳;至于老汤,没有可以炮制一个汤汁代替,炖过一次下次就有了老汤。馍,即白吉馍,指的是精白面粉制作的无油无馅的半发面烧饼,讲究形似瓦当、“铁圈虎背菊花心”;做法也有很多,不尽相同,作为初学者,不必要求过高,尽量模仿就是了。[LaoYanHuo.com]